商务人士不可缺少逻辑思维,它让自己客观地看待自身的思路,促使自己反省“想法是否平平无奇”、“是否擅自制约了自己的思维”、“有没有遗漏其他重要的事项和趋势”。只要能切实地反省并思考这些问题,不单能提升自身的说服力,帮我们高效率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点子,更能与创意思维挂钩,想法自然而然会变得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理清条理,有逻辑地思考
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原则,被归纳为以下四条。
1. 将结论明确为“是/否”
2. 通过“因为”“所以”来思考
3. 结合事实
4. 切中论点,顾及整体平衡
如果“是/否”不容易理解,也可以替换为“YES/NO”、“做/不做”、“往左/往右”等词汇。重点在于结论必须明确。所谓的结论应该是诸如这样的句子:“我们希望采取××做法”、“我们将停止××行为”,整个句子主语明确,也体现了清晰的方向性。
使用逻辑思维的好处在于被问及“为什么”的时候,你能够以所有人都能理解、并且具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清晰阐明得出结论的原因。或许可以说,让别人去接纳你所断定的结论,正是逻辑思维的职责所在。
在逻辑思维中,不能一下子从最初的论点直接跳到结论,而是应当以事实前提作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判断的累积,形成起思考的条理。而其中的每一个判断,也都要求清晰明确。为此,在做出每一个判断时,除了严谨的思维,果断也很重要。即便面对暧昧的灰色区域,你也可以基本一些前提,做出明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将它判定为黑色”),这才是现实中逻辑思维的使用方法。
而“理清条理”四个字如果换成其他说法,就是“将根据和结论用‘因为’和‘所以’连接起来”。图解如下:
1.根据——所以→结论
2.结论——因为→根据
由此可以明白,无论看似多么复杂难懂的逻辑展开,只要按顺序思考就能发现,它们不过都是“根据——所以→结论”、“结论——因为→根据”这两种“积木”的不断累积而已。正因如此,可以说逻辑思维的关键正是谨慎地走好每一步。
连接根据和结论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演绎法”和“归纳法。”
最终结果——因为→根据1——因为→根据2……根据Z(事实)
根据(事实)——所以→结论1——所以→结论2……→决策(最终结论)
逻辑思维中提到的“事实”,是指现实情况和大众普遍接受的道理、原理、原则。
商业活动需要在对未来的预测中做出决策,而未来在眼下无法通过数字数据来体现,在不少情况下反倒仅存在于有识之士和业内专家等关键人物的脑海中。
判断是否事实的最终判定标准,在于“是否有足够让他人认同的逻辑依据”。
在做思考的时候,最先要做的是明确主要论点(issue)是什么。
在逻辑思维中不能仅局限于片面的情况,关键在于必须通观全局、在没有遗漏重要论点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加快思考速度的思考方法
把握结构指的是理解每一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以及顺序等整体印象,而非将每个要素孤立出来观察。你可以这样考虑,不要把每个要素一条条分别罗列,而是要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个图。
1. MECE/逻辑树
2. 矩阵图
3. 流程图
4. 关系图
5. 假说检验
MECE是英语“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Exhaustive”的首字母缩写,直译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指将某个集合(整体)无重复、无遗漏地分解和分类。
想要按逻辑思维得出高精度的结论,就必须着重检查是否有重要因素被遗漏,以及是否存在相同要素的重复。尤其“遗漏”的存在会大幅削弱说服力和解决问题的效果,这一点需要特别留意。
以粗糙的MECE推动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你必须清醒地认知到存在重复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相对的,必须尽一切可能确保没有重大的遗漏。
“逻辑树”是一个帮助我们基于MECE,将一个事物逐步分解的方便工具。制作逻辑树时的一个要点在于,必须明确分类的目的究竟为何。
商业的世界就是这样,无论逻辑组织得多么精致,三天后情况就变了。要重新确认原本的目的,不要过度拘泥于MECE也是重点之一。
矩阵图”分为两大类:
1. 表格型:常被用于整理定性的信息,例如“优势/劣势”、“重要度高/重要度低”。制作表格型矩阵图时,重点是需明确信息应当被填入哪个空格。
2. 坐标型:坐标型则更重视程度和同一象限中的相对位置,例如“有多重要”或“有多紧急”。
流程图用来展现作业过程、因果关系等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关系。商业活动中存在大量多变且复杂交错的要素。在思考这些多变的动向时,只要沿时间序列或因果关系等流程来思考整理,就会变得更容易理解。
关系图能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以可见的形式加以展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理解、整理和分析。
假说检验
利用框架来节约时间和精力
逻辑思维的一大目的就是快速推导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框架也是同样,它的目的在于“制作完这个框架能得出某个分析结果,或是获得某个信息”。
3C:简明的呈现全局(MECE)
所谓“3C”,是市场•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本公司(Company)三者的首文字缩写,它的作用是从商业的三个不同角度观察,找出经营的问题和成功要素,并利用它们来思考今后的策略。
假设老板向员工发问“这个业务怎么样?”,回答可以是“有潜力,因为客人有购买意欲,竞争对手也不强,更何况我们公司还有技术实力这一强项。”
填写的要素也不能太多。还请务必牢记,只写真正重要的要素。
4P这是制定营销战略时非常有用的框架,它将针对顾客的营销策略分为以下四项,并以它们的头文字将此命名为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流通(Place)•广告•促销(Promotion)
在个人制作MECE框架时,只要能做到在尽可能无重复的同时覆盖80%~90%的内容,就已经足够了。
SWOT:发掘商机
SWOT是用来推导业务的成功要因和商机所使用的矩阵图,以“内部要因/外部要因”和“积极/消极”两条轴为切入点,分为四个象限。
定位图与知觉图:选轴意味着一切
坐标图是通过将要素标注在对应的位置,来体现“某轴对应的属性有多么强(弱)”的相对感觉。
流程图:把握优势的价值链
甘特图:项目管理工程管理常用图表。
那就是五力模型(5F)。五力具体如下所示:
1. 新进入者的威胁
2. 替代品的威胁
3. 行业内其他竞争企业
4. 买家的议价能力
5. 卖家的议价能力
要素位置和布局也需要细心设计。在五力模型中,竖列是三种竞争关系,横排是交易的上游到下游。这样的排列,能让人更容易把握整体构造。如果能巧妙地用箭头将要素和要素连接起来,接下来就可以通过移动位置和改变排列顺序,摸索出更容易把握内容的布局。
打造具有说服力的主张
在使用逻辑思维归纳自己的主张时,首先必须做的事是明确“论点”。所谓论点就如我在第一章阐述的那样,意为“需要思考的东西”、“需要议论的东西”、“议题”。在提出个人主张的时候,如果论点不明确,整个主张就会不稳定。只要明确论点,就能弄清自己应该思考什么、讨论什么了。
但在商务场合中,每一句发言都必然包含着某些目的。为了接近目的,就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论点是什么,同时,在经营中必须聚焦于重要论点。
为使主张的逻辑结构化,本章中使用了芭芭拉•明托所提倡的工具:金字塔结构。
当金字塔最终成型,自上而下各层都能够回答出对其上层提出的“Why(为什么)”。
即具体关系为:
“我认为(主张)。因为(根据A)、(根据B)、(根据C)。”
“(根据A)。因为(A-1)、(A-2)、(A-3)。”
同样的,自下而上的构造,则是每层都能回答对其下层提出的“SoWhat?(所以呢?)”。
即具体关系为:
“因为(根据A)、(根据B)、(根据C),所以我敢说(主张)。”
“因为(A-1)、(A-2)、(A-3),所以我敢说(根据A)。”
就分结论而言,尤其是直接支撑主结论的分结论(也被称作keylinemessage),最重要的是要平衡不能有偏向性。
一旦分结论数量多达五个以上,乍一看就会显得杂乱,影响观者对整体的把握,这种情况需要避免。人脑是有极限的,一次性得到的信息太多就会无法理解。
支撑每个分结论(根据)的事实和评论,都要尽可能做到MECE,不过并非百分百严密的那种,只要有MECE的“感觉”就可以了。不过,由于第二层分结论是直接支撑主张的重要“支柱”,所以需要确认是否存在重大疏漏或重复,平衡是否掌握得当。
要想最终利用金字塔结构提出具有说服力的主张,那就必须有目的性地寻找如下两种信息:一是“能够填补框架中不足的事实”;二是“可以检验既有事实是否正确的事实”。
搜集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2. 不能有偏见。身为人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偏见。人往往只能看见自己想看的东西。这叫作“证实偏差”,可以说是人类根源性的思考习惯。
3. 向关键人物请教
如果提出同样见解的人数能达到三个,便可以认为它是具有足够说服力的材料了。
所谓逻辑三角形是把金字塔结构具象化的产物。三角形的长度底部代表事实根据的全面性,高度表示Sowhat(或Why)连接的强度。也就是说,重点在于使用够多且均衡的事实基垫,构筑将Sowhat和Why紧密连接起来的逻辑。
框架结构是支撑金字塔结构最关键的支柱,可以表现为“我主张这样做,因为有xx、○○和△△”的句式。如果框架结构不够稳固,逻辑就容易被动摇。
在制作框架的部分我已经说过,框架结构包含的分结论应当归纳二至四个。同时,要保证这二至四个分结论(根据)围绕主论点展开,且尽量做到MECE。第三层往下不必太重视MECE,但框架结构的要求不同。直接支撑主张的部分一旦出现重大遗漏,说服力便会瞬时消失。反过来说,只要充分思考搭建框架结构,让“支柱”稳如泰山,逻辑的坚固也能得到保证。就印象来说,有八九成MECE就足够了。
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构建进金字塔结构。一种是自下而上,基于事实根据自问“SoWhat?”,另一种是自上而下,从结论出发自问“Why”。
1. Sowhat(所以呢?)——自下而上
2. Why(为什么?)——由上而下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多次重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的思考和确认,反复调整,才能构成逻辑。金字塔结构的搭建需要思维的多次上下往复运动。
抓住问题本质,得出解决方案
- 明确问题
- 确定问题所在
- 原因分析
- 设立解决方案
制作逻辑树的时候,切入点并非只有一个,找到多个切入点是很重要的。因为究竟经由哪个切入点分解才能明确问题所在和原因,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弄清(当然可以加上一定程度的假说)。
列举解决方案选项时还希望大家注意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具体性。